風水是中國古代的一門傳統(tǒng)學問,在古代人們對建筑風水就尤為重視,帝王的宮殿、官宦人家的住所,這些在選址修建上都是很有講究的,風水好了整個家的運勢前途也就好了。
在古代,建筑方位、朝向的確定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,風水講求坐北朝南,而古代建筑“天子當陽而立,向明而治”,所以古代帝王的宮殿都是坐北朝南。而百姓為了生活的邊界,也喜把房屋向南修建。
中國古代建筑與風水講求選址,在古代,“龍”是人們崇拜的對象、也是權(quán)利、富貴的象征,所以好的風水寶地被稱為龍脈,而山脈在形態(tài)上多與龍相似,所以風水中稱山脈為龍脈,建筑選址要求前寬闊,后有靠。
后有靠能夠擋住風勢,前開闊可用于耕種,其實分析這些我們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對于地勢的選擇其實就是基于建筑環(huán)境通風,避免熱反射,減少空氣污染,防止洪澇災害,避免滑坡,防止崩塌下沉及泥石流等。
中國古代風水的核心,即找尋“山環(huán)水抱必有氣”的“藏風聚氣”之地,以創(chuàng)造背山面水、避風向陽,又與天上星象相對應之“四象”地形,作為最佳居住環(huán)境,建立人與自然的協(xié)調(diào)關系,亦為古代人們向往的居住環(huán)境的最佳模式。怎樣的建筑格局才算是中國古代風水學所追求的“藏風聚氣”的最佳居所呢?
首先要“四獸”齊全才算是好的風水格局。所謂“四獸”是指居所前、后、左、右四個方位。風水上稱為“前朱雀、后玄武、左青龍、右白虎”?!爸烊浮贝砭铀胺降某交蛎魈?;“玄武”代表居所后方的靠山;“青龍”和“白虎”則是代表左、右兩旁的砂手。
在本建筑物的離卦方(南方)也叫做朱雀方,有一個半月型的水池,為朱雀池,是整棟宅院的收財池。本建物的左邊為青龍方,右邊為白虎方,大門就開在正中,面向朱雀池的南方。就科學上而言,南風吹來,吹過水池,夏天的熱風可通過水池的水來達到調(diào)節(jié)降低溫度。建物的左手方是青龍方的東廂房,右手方為白虎方的西廂房。
建筑物的正堂是主人用來祭祖、拜神、會客,兩面邊廳則是主人居住的房間。正堂建在玄武方,玄武為高、為山,所以正堂建物地基要高,必須上臺階才能登堂入室,同時屋內(nèi)也比東、西廂等其它的房屋內(nèi)要高大。正堂背后為坎卦方(北方),由于正堂高大遮蔽了冬天北方來的冷風,所以由正堂與東廂、西廂房所圍成的中庭不致受冬天的冷風吹襲,家人可以在這塊“中土”空地做活動。
用現(xiàn)代社會的眼光來看,中國民居的風水理論是有部分科學成分在的,沿用這種中國古代風水理論融入現(xiàn)代建筑風水學中,所選樓宇前有寬闊的平地(明堂),明堂外有樓宇(朝山),居所后方要有比自己更高大的建筑物所依靠(靠山),左、右兩旁也要有樓宇(砂手),這樣的樓宇便算是基本具備“藏風聚氣”的格局了。
來源:建筑之窗網(wǎng)